6条专线分别为:保山市(0875-3067123)、隆阳区(0875-3067008)、施甸县(0875-8121692)、腾冲市(0875-5151919)、龙陵县(0875-6121259)、昌宁县(0875-7120146)。
她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做好自己,力争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展示出保山职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风采。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办事效率,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特别是加入蓝天救援队以来,她在工作之余参加专业培训、各种搜救、溺水打捞任务、参与省队秘书组值班,累计活动时长1000余小时。疫情面前,他毫无畏惧、冲锋在前、坚守一线,2020年1月,被公安部评为抗疫先进个人;2021年12月,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王洁,女,汉族,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孟官明德小学校长、保山市蓝天救援队副秘书长,保山市志愿者协会会员。带领着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为电商企业、政务单位等提供高效的邮政服务,年均寄递电商客户快件 48 万件,寄递邮件 12 万余件现就职于微腾商贸有限公司,担任物流部外卖配送员一职。
陈宝仙,女,汉族,1969年5月21日出生,群众,初中毕业,现任保山侨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扫保洁员。英雄是高尚的品格,也可以是平凡的精神,致敬身边的平凡英雄。五年来,制定出台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无障碍环境建设、文化体育、信息化等配套实施方案,出台《云南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规定》《云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云南省残疾人体育运动比赛成绩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和文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救助制度实施以来,为2.08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切实得到保障。全省实现14849个村(社区)残协建设全覆盖,打通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张顺东的这句话,证明广大脱贫群众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
全省共发放第三代残疾人证182万余张,实现了整体覆盖。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省残联聚力抓就业、兜底线、保民生,全方位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在就读方式上,除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还有送教上门和家庭社区教育作为补充。目前,省残联已扶持建设规范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967个,扶持建设19个盲人医疗按摩所,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0个县(市、区)。特殊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从过去只关注盲、哑、弱儿童到今天将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等多种类型的特殊儿童纳入特教范围。各级残联配合民政部门完善低收入人群分层救助办法,实施特殊困难残疾人单独申请纳入低保政策,全省有52.4万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500名残疾人享受单人户低保政策。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在竞技体育方面,我省残疾人运动队(员)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金牌数位居全国第二,为中国取得冬残奥会历史最好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上下衔接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投入资金2.81亿元,建设38个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达15.55万平方米,为有需求的残疾群众提供康复托养服务12万余人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五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融入全省工作大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通过全省上下合力攻坚,41.38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晋宁区残联协调与卫健部门、评残机构共用服务平台、共享数据信息,依托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残疾人服务微信小程序推行网上办证,让办证残疾人由原来的跑申请、跑照相、跑鉴定、跑取证多次跑路,到现在只需到医院进行一次残疾评定,就可通过网络马上办随时办。在教育类型上,不仅注重基础文化教育,还注重发展职业教育。
她说:感谢陆良县残联在我们家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我可以实现独立生活。残疾人证不仅是残疾人身份的证明,也是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的必要凭证。五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级实用技术培训资金5205.2万元,完成培训任务88110人。52万人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6.5万人领取残疾人护理补贴,五年来发放资金29.7亿元。艺术舞台上,各类残疾人艺术团体的演员们以精彩的表演传承民族文化、展现个人魅力,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上,我省报送的8个参赛节目分别荣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云南代表队荣获组织奖。强教育 助康复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指数这是风的声音这是牧笛的声音。
小秋的妈妈黄女士说:小秋做了政府救助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就来到这里接受免费康复训练,还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补贴。在北京冬残奥会获得三枚金牌的云南籍运动员杨洪琼荣登中国好人榜、云南好人榜,被评为2022年云岭楷模。
一心助残就业行动帮助盲人就业接受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重要途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2022年3月,省残联选定昆明市晋宁区、保山市腾冲市、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3个县(市、区)作为全省残疾人证网上办理试点。五年来,各级残联引导全社会关爱、尊重残疾人,通过搭建平台、精准服务,支持广大残疾人在逆境中追求进步,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不断迸发生命的光彩。
为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兜底保障。各级残联积极引导经济效益较好且有爱心的农村经济实体建立残疾人帮扶示范基地。五年来,各级残联积极开展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利用爱耳日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契机,持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健身周、书香云南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参加文体健身、文化交流等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走出家门,共享精神文化大餐。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共投入残疾人事业发展各项资金18.18亿元,同比增长16.54%。
各级党委将残疾人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平等共享的氛围,务实精准的支持,激励广大残疾人在不同战线拼搏奋斗、发光发热。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靠辛勤奋斗摆脱了贫困、养大了儿女。五年来,我省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全省累计为13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其中30.27万人次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1.28万人次,服务农村低收入残疾人19万人次,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稳定在90%以上,让无数看不见的人重见光明、听不到的人重回有声世界、久卧病榻的人重新走出家门。
各级残联认真协同教育部门做好控辍保学、规范送教上门、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信息数据为基础,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相关数据信息,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学教育安置提供参考。政府为26.1万残疾人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省参保残疾人从55岁开始领取城乡居民养老补助。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期间,全省各级残联始终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举非常之策、用非常之力,重点在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和兜底保障上下功夫,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资金。81.9万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4.8万残疾人领取养老补助金。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如今夫妻俩还做起了电商、种植了人工菌,从脱贫路上的奋斗者变成了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五年来,全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2018年以来,我省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46亿元,为符合条件的9.76万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辅助性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托养服务。同时,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通过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等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
累计550人次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东京残奥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20余次,获得奖牌440余枚,超(破)世界纪录15项、全国纪录25项这个夏天,云南省分别召开了两场高规格会议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和全省卫生健康大会。